区别于传统的财务绩效,ESG是关注环境、社会与治理等非财务因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发展需要,能源电力企业应主动拥抱ESG理念,准确把握国内外准则一般要求和发展规律,未雨绸缪做好ESG信息披露准备工作。
做好ESG信息披露是发展需要
我国能源电力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主动做好ESG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工作。
参与高水平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不断增加,全球对ESG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近年来,ESG信息披露呈现相关政策法规数量不断增加、披露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披露强制性要求愈加严格、披露标准愈加提高的发展趋势。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参照ISSB、GRI、SASB、ISO26000、SDGs、UNGC等标准和框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和关注重点,制定了ESG信息披露框架和标准,规定了强制披露内容和披露时间。能源电力企业在海外开展业务将越来越多地面临监管挑战。
推动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ESG注重应对气候变化、污染物排放、废弃物处理、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等议题,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高度契合;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ESG注重员工健康与安全、发展与培训、客户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供应链价值链安全等议题,与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契合;在健全公司治理方面,ESG注重商业道德、公平竞争、反商业贿赂及反贪污等议题,与我国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高度契合。
能源企业要做好ESG信息披露
近年来,ESG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碳排放列为一项核心议题。我国能源活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虽然碳排放并不全是由能源电力企业直接产生,但做好企业自身碳排放管理、发展清洁能源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影响重大。
能源电力行业主要由国资央企组成,必须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必须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保障民生需求、推动科技创新、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带头履行社会责任,既有客观需要,也有现实基础。
能源电力行业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必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由于资金资源等方面利益诱惑大,如果不持续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往往会成为腐败案件高发地带。能源电力企业应健全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制度机制、信息报告与监督机制,有效防范腐败风险,维护行业商业道德,作好公平竞争的表率。
做好ESG管理的建议
积极参与相关准则和标准制定。针对ESG披露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当前我国相关部门正积极对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深度参与ISSB准则制定,并出台了符合国际标准要求与我国国情实际,能够体现我国特色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能源电力企业应主动参与基本准则之下的具体细则、行业应用指南等制定工作,在环境、社会、治理方面的议题设置中充分体现能源电力行业的特点。
完善ESG管理体制机制和人才队伍。ESG信息披露涉及企业相关治理架构,包括管理、监督ESG相关影响、风险和机遇的机构以及管理层,其中涉及人员构成及职责范围、工作任务及目标、专业技能等具体的治理安排和ESG相关信息的报告机制、监督机制等。能源电力企业需要体现借鉴优秀企业经验、健全完善ESG信息披露所需的体制机制。此外,识别ESG相关风险和机遇的影响,制定应对策略、方法和规划,评估当前和长期影响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能源企业储备和培育相应的人才队伍。
建设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等。考虑到披露数据之间的可比性,ESG信息披露呈现从定性披露到定量披露的发展趋势。此外,ISSB等国际准则中,要求进行全链条温室气体排放披露,这对能源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能源电力行业的头部企业应主动承担责任,做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储存和管理工作,提升行业ESG信息披露能力,提高ESG信息披露中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国网能源院管理所室副主任杨丽坡、管理所高级研究员陈光
内容来源:《中国电力报》 2025年10月21日 第四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