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新一轮改革的谋划之年,国企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国企改革是有深刻逻辑的,其历史逻辑、政策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内在协调统一、相互影响交织,串联起了国有企业从谋生存到求发展、从扩大规模到提高质量、从注重效率到强化功能的螺旋式上升之路。
历史逻辑为“基”。国企改革先后经历机制改革、制度建设、体制完善、全面深化四个阶段,逐步推动传统国企走向市场、融入市场,加快打造现代新国企。搞活企业经营机制阶段,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先后两次实施“利改税”,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转变为厂长负责制,初步释放了经营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探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战略性改组,开展“抓大放小”改革,基本实现国企改革与脱困三年目标。完善国资监管体制阶段,相继组建各级国资委,针对性解决“九龙治水”、国资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进股份多元化,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全面纵深推进阶段,对商业类和公益类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彰显。
政策逻辑为“向”。坚持党的领导和公有制主体地位,围绕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开展一系列重要顶层设计,及时制定国企改革的路线图施工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期,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国务院1979年7月颁布《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文件为标志,开始逐步打破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赋予国有企业更多经营管理自主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5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此后陆续出台关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多个配套文件,推动形成了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部署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化提升行动,中办、国办2025年5月公开《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推动国有企业既能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增强核心功能,又能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属性、政治属性、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
实践逻辑为“源”。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发展壮大,这就决定了国企改革是一个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渐进探索、呈现阶梯演进的实践过程。改革本质上,“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统一。通过放权让利调整政府和企业分配关系,通过股份制改革调整企业产权关系,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治理关系,通过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每一次生产关系的调整都会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释放。改革层次上,“宏观—微观”双层协同。国企改革不仅是要搞活单个微观企业,也要在宏观层面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抓大放小”改革、战略性改组、深化专业化整合等举措,其深层逻辑都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从无效低效的领域退出,加快实现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改革重心上,“功能—效率”动态平衡。国有企业不仅要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利润总额等效率效益指标,还要发挥好服务国家战略、提供公共服务等功能价值。改革的过程就体现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这两大目标进行动态权衡和调整,例如,改革早期更侧重解决效率问题,国企逐步发展壮大后更加注重强化使命责任。改革路径上,“中国特色—市场导向”双轨并行。国有企业始终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有机统一,制度化长效化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持新型举国体制与市场化机制相结合,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攻关体系,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为“魂”。国企改革具有制度变迁深刻、多元目标平衡等复杂特征,需要不断丰富健全动态开放的理论体系,持续提高理论系统性前瞻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国企改革的根本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回答了“为什么必须改”和“不能往哪里改”的根本性问题,国企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体制框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断指导推动国有企业深度融入市场经济。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国企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国有企业、要什么样的国有企业、怎样搞好国有企业”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面向“十五五”乃至未来更长一段时期,国资央企改革的任务仍然复杂艰巨,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四个逻辑”的有机统一。要深刻把握历史逻辑,汲取渐进式改革的经验智慧,增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战略定力;要深刻把握政策逻辑,准确领会战略意图,扎扎实实将政策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要深刻把握实践逻辑,激发基层首创精神勇于探索,坚持问题导向攻难点疏堵点,不断推出改革新经验新模式;要深刻把握理论逻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好方向、守正创新,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国资央企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
作者:国网能源院管理所专家张华磊、管理所所长魏哲
内容来源:《中国电力报》微信公众号 2025年9月24日